
最近都是一貫地粗茶淡飯. 因為晚上精神比較沒有那麼好,而且晚上對氣味比較敏感,所以換成中午煮一餐,份量多煮一些,中午我一個人吃,晚上又可以和老公當晚餐了.
其實老公的公司離家很近,但他不喜歡中午回家吃午餐. 而且我最近因為口味問題,常煮中餐,老公又不喜歡帶中式便當去上班. 所以中午通常我一個人吃. 晚上他盡量每晚都會回家吃晚飯 ~ 有時是加班太晚,我不等就先吃了.

最近都是一貫地粗茶淡飯. 因為晚上精神比較沒有那麼好,而且晚上對氣味比較敏感,所以換成中午煮一餐,份量多煮一些,中午我一個人吃,晚上又可以和老公當晚餐了.
其實老公的公司離家很近,但他不喜歡中午回家吃午餐. 而且我最近因為口味問題,常煮中餐,老公又不喜歡帶中式便當去上班. 所以中午通常我一個人吃. 晚上他盡量每晚都會回家吃晚飯 ~ 有時是加班太晚,我不等就先吃了.
今年的感恩節晚餐,上卓比較慢,我有一些機會把上好的菜拍照,不過卓上的菜式還繼續有來.

他們喜歡把火雞切件才上卓. 一盤是白肉(火雞胸肉),一盤是紅肉 (火雞腿和翅膀的肉). 因為婆婆的手藝很好,這麼多年來我都吃到美味多汁的家庭烤火雞,不像核板印象中美國火雞的“硬和乾”.

最近不是不想更新,但真的是提不起精神來. 有時想寫三言兩語,但一想到還要調照片,花精神下載,就又覺得力不從心.
偶然還是會在Facebook 上載的,在那裡加入的朋友,都是認識的朋友,但現在很懶得兩邊都發文章.
希望等我精神好一點,再來這裡多走動.
前陣子跟一個網友在網上留言交鋒. 我平常極少在網上與人正面交鋒,反正大家在生活上不認識,互不相干. 不喜歡,不去看,拐路走不就是了. 但不知為什麼這個卻讓我起火.
呵呵,對方也真是自我彭漲. 明明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認識只在於那了幾個月的暫時停留或短暫的旅遊,卻反過來說大概你只是認識那幾個人,所以以為全世界都是那樣.
我想,我直說她在美國是個遊客,刺傷了她的自尊心吧?! 我這樣說雖然很直接,但也沒有錯. 不是嗎? 在美國住幾個月一年不到,算對美國落地生根的生活很了解了嗎? 我想她大概連綠卡都還沒有吧? 至少永久綠卡一定沒有. 但這完全不是重點. 為什麼一味說“回美國”什麼的? 明明就住在亞洲長時間,美國只是曾經短暫停留過,根本不算是她的家,卻一直強調她“回美國”. 沒錯嫁的是美國人,但在美國只小住了幾個月,真的要那麼強調自己是屬於美國的嗎?

七月的時候,我在折扣店匆匆看見一隻標示是 carbon steel 的中式炒鑊. 因為很喜歡它的大尺寸,心裡即時憧憬了很多無窮的功能可能性. 但礙於沒有時間慢慢看label 標示,就想說,反正折扣後不貴,先買了再說. 美國商店的好處是 ~ 大部份都可以在一定時限內退貨.
那是我平生在第一次買的中式鑊. 但買了回家就一直丟著,直到快十月的時候,才拿出來看. 仔細看,才發現原來鍋子本身是 carbon steel, 但鑊內卻有一層non-stick coating. 那糟了,我本身就是不想要non-stick塗層呀! 因為我不熟悉 carbon steel 這種材料,不知道 carbon steel 原本應該是長怎麼樣的,所以買的時候也有點猶豫,為什麼它的顏色感覺很像有塗層,但是標籤上卻說是 carbon steel?!
因為已經事隔快三個月了吧,我也很懶得專程拿回店裡去退. 當天很想煮醬油雞,就乾脆拿來試煮看看好了 ~ 雖然心裡是很不甘願用有塗層的產品,尤其那塗層材料不是怎麼聽過品牌.

最近覺得家裡用的鍋子有變舊的感覺,開始想置新的鍋子.
換之前,去網上隨便再找一下資料,發現 non-stick 的煮具真的讓我不是很放心用,更決心想把家裡的 non-stick 煮具慢慢fade out. 雖說,我在買廚具的時候已經算很小心,不隨便買質料看起來不佳的產品,尤其是鋁質而直接和食物有接觸的鍋子,我更不會碰. 這真的是很個人的選擇.